进料加工复出口报关分为进口报关和出口报关两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流程和要求:
进料加工进口报关
- 前期备案
- 企业首先要在海关办理进料加工手册备案手续。需提交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、加工贸易合同、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加工协议等资料。海关审核通过后,核发进料加工登记手册,手册上会注明加工贸易的料件、成品、单耗等信息,这是后续报关的重要依据。
- 申报准备
- 确定商品编码:准确归类进口料件,确定其对应的海关商品编码。这决定了进口料件的关税税率、监管条件等重要信息。
- 准备单证:一般需要准备进口货物报关单、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、进料加工登记手册等基本单证。如果进口料件涉及许可证管理、检验检疫等特殊监管要求,还需提供相应的许可证件、检验检疫证书等。
- 正式申报
- 企业或其委托的报关行通过电子口岸系统录入进口报关单信息,将上述准备好的单证一并提交给海关。报关单上需详细填写进口料件的信息,包括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重量、原产国、价格等,确保与实际货物和相关单证一致。
- 海关审核与查验
- 审核:海关对申报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进行审核,检查单证是否齐全、填写是否规范、货物信息是否合理等。如发现问题,会通知企业进行补充或修改。
- 查验:根据风险布控情况,海关可能对进口货物进行查验。查验主要核对货物的实际情况与申报内容是否相符,包括货物的数量、质量、包装等方面。企业需配合海关的查验工作,提供必要的协助。
- 缴纳税费(如有)
- 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,通常可以保税进口,即暂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。但如果部分料件不符合保税条件,或者超过了保税额度,则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。
- 海关放行
- 经海关审核单证无误、查验相符(如需要查验)且税费缴纳完成(如需要缴纳税费)后,海关予以放行。企业可以凭海关放行通知办理货物的提离手续,将进口料件运至加工企业进行加工生产。
进料加工复出口报关
- 申报准备
- 确定商品编码:对加工后的成品进行准确的商品编码归类,因为成品的商品编码可能与进口料件不同。
- 准备单证:包括出口货物报关单、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提单、进料加工登记手册等。此外,如果成品出口涉及许可证管理、检验检疫等要求,还需提供相应的许可证件、检验检疫证书等。同时,要准备好反映进料加工成品实际耗用进口料件情况的单证,如加工贸易核销申请表、单耗申报单等,以便海关进行核销。
- 正式申报
- 通过电子口岸系统录入出口报关单信息,并提交相关单证向海关申报。报关单上要准确填写成品的信息,如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重量、最终目的国、价格等,以及与进料加工相关的信息,如手册编号、对应进口料件的信息等。
- 海关审核与查验
- 审核:海关对出口报关单及随附单证进行审核,重点关注成品与进口料件之间的关联性、单耗情况是否符合备案要求、出口货物的价格是否合理等。
- 查验:同样,海关可能根据风险布控对出口货物进行查验,核实货物的实际情况与申报内容是否一致。企业需积极配合海关的查验工作。
- 海关放行与核销
- 放行:经审核和查验(如需要)无误后,海关予以放行,货物可以装船出运。
- 核销:货物出口后,企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,持进料加工登记手册、出口报关单等单证到海关办理手册核销手续。海关根据企业实际进口料件的使用情况、成品的出口情况等进行审核,核对单耗是否准确,确定是否准予核销。如果核销通过,该进料加工业务完成;如存在问题,海关会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或作出相应处理 。